top of page

聽媽媽的秘密— 愛的形狀(上)

Joe跟自己媽媽都是在18、19 歲時意外懷孕。Joe的媽媽選擇結婚生下Joe;而Joe選擇不生下孩子,先為自己事業努力。Joe兩母女看上去有相似的際遇,但Joe卻領悟自己或許可以打破一些循環,讓下一代可以有着不一樣的成長。


我所凝視的媽媽 


Joe的媽媽出身於傳統家庭,眾多兄弟姐妹之中,她是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想像的一個。十九歲時遇上Joe的父親,從此認定他是其生命中的唯一,拍拖不久後便奉子成婚。


婚姻具體是甚麼?當時的她也許仍不太清楚。對於一個個性獨立自主、對未來充滿想像的年輕女性,建立自己的家庭或許可以讓自己能脫離原生家庭那種傳統框框, 建立屬於自己理想中的婚姻及家庭關係。


然而,維繫婚姻又談何容易?在Joe小學的階段,夫妻便開始常發生爭執;再來到Joe中學的階段,爭執更升級至肢體衝突。在Joe 14歲那年,他們決定離婚。 經歷離婚,要一個人獨力承擔養家及育兒,壓力實在是不容易。 種種壓力之下,促使Joe的母親對着當時還未懂事的Joe慨嘆:「如果可以從頭來過,我一定不會選擇生下小孩。我會去讀書、走做我想做的東西。」


聽到這些不經意的概嘆,對於正值青春期的Joe的確會感到不好受,但她也可理解母親的難處。Joe的父母在其14歲時離婚,母親並沒有因離婚而減少她對Joe兩子弟的愛。離婚後,她成為了家中的經濟支柱,需外出打工賺錢。作為單親在職的媽媽,雖然日常主要的照顧需要由家傭代勞,但她仍會爭取時間跟Joe建立親子關係。在親子建立情感連結上,Joe母親從不缺席。一有時間,便帶她與弟弟到處遊玩,生日更會為她們寫生日卡。窩心的說話、優質的相處,一切都滋潤Joe的成長。雖然是單親家庭,但愛從不缺席。


Joe的母親盡力給了孩子充滿愛的環境,讓愛從不失場。可是作為一位獨立自主、充滿夢想的事業型女性,早婚及年輕產子的確改變了她人生的軌跡。讀書升學、為自己人生打拼與追尋夢想,因早婚及成為母親,便無奈地按下「暫停」鍵。 


然而,強者的靈魂是鎖不住的,獨立自主不被主流價值束縛的Joe媽媽,並沒有放棄追夢,她於40歲重返學園,完成工商管理碩士課程。


我所凝視的自己 


單親家庭中照顧者的多重壓力,作為母親要撐起整個家絕對不是易事。母親的耐性也因獨力面對多重壓力而改變了,管教上也變得更嚴厲了。而正值是青春反叛期的Joe,也再不願常留在家中,朋輩的影響下甚至曾離家出走。然而即使內心深處,Joe很明白母親的苦,也渴望得到母親的關愛,卻也因母親的嚴厲讓她產生一種又愛又恨的感覺。


因為關係的緊張,Joe在16歲時便搬離母親獨立生活,17歲便認識了前夫,不久後,她懷孕了。


在得悉自己的身體盛載着另一個生命時,她腦海閃過的第一個想法就是:「我要將孩子生下來,我想成為媽媽。」但這個想法很快就被現實和周邊的人所推倒。她的母親會允許嗎?沒有任何經濟基礎的她,可以養活孩子嗎?「我自問是真的沒有能力去養大這個小孩。母親再三叮囑我不可以重蹈她的覆轍,我又憑甚麼為自己的選擇自辯?即使我們都希望將小孩生下,但誰會去接納和回應我們?沒有!連我們自己也回應不了。」


最終她在沒有選擇餘地的情況下,「選擇」進行終止懷孕手術。「那時我待在醫院,手術前有牧師來跟我聊天,他告訴我腹中的胎兒已經開始成形,問我是否清楚理解自己的決定。那番話很觸動我的心靈,尤其對於非常想成為母親的我而言。」但最終牧師的話無法改變她的心意,躺在病床上的Joe,只能迸出三個字回應牧師:「對不起。」


後來Joe開始投身社會工作,貌似一切都重回正軌,但隨着年紀漸長,她的生活壓力、責任以及與丈夫關係的變化,讓她開始重新思索這段婚姻的意義。不巧的是,那時她又再次懷孕,躺在一樣的手術台上。


(待續)

 


Your support matters

​支持我們把服務帶到不同社群

​捐款支持我們的性/別教育工作​

​Donate and support our work

bottom of page